事師法則五十誦【上】 事師法則五十誦 緣起 事師法則五十誦的作者叫「巴威的哇」,他曾用上樂金剛的不動輪沉掉了一個大海,把海島都沉了。因為那島上的人毀壞他傳法的機緣,使他很生氣,把島給弄沉了。 這時候有一個佛母及度母出現,告訴他:「你怎麼可以這樣呢?這島上的眾生只是希望你留下來特別照顧他們,你說法緣已過,就把他們全殺了,我現在要告訴你,你必須做個功課,就是回去寫個讚偈。」 於是巴威的哇回到印度,就寫了一個上師事師法則五十誦,以後的人就依照這樣子來修行,來跟隨他的上師修行。所以度母他本身也掌管誅,可見的巴威的哇做錯事時,度母還是出來教訓他。但是度母並沒有捨棄他,沒有跟他說,你沉了一個海島,要下十八層地獄,他 只是你成為上師之後來規範自己或你成為弟子時有作弟子的規範。 事師或修學佛法的時候,同樣也是染淨具足。同樣一方面起恭敬心,可能一面起詆毀心。你能這邊贊揚後面就馬上輕視;可能你現在很有信心,回去就沒有信心了,你這邊很快樂,回去就很痛苦,為什麼?因為口心是同時俱足的,所以世界上有很多事是相對的。 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是不錯的,他証明了染淨無別,因此染淨的東西是相對的,所以世界上的東西是相對的,如果是以相對的角度來看,暫時可以承認的東西,相對之後它還是要回歸到一個狀態上面去。 因此恭敬上師就等於恭敬十方諸佛,恭敬十方諸佛就等於恭敬了你自己。因為一切都是接引自己,你安穩而去安穩眾生。你知道此道中要安穩,就不要去犯「增益執」,你也不去用所謂的世間的「事」言來諍去看世界。所以這事師誦基本上它只是要讓你了解在某種情形之下應做那些事的時候,應當有所了知。 一、若於灌頂師,三時伸禮奉,則為己供養,十方諸如來。 (一)字意: 對於自己的根本上師,要常常三時繫念上師,如果你這樣做,你就等於供養了十方如來佛,也等於供養了你自己。 (二)意義 比如說用餐的時候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這三寶都是上師所授予修學的對象,如此思惟就等於供養了十方諸佛。這不是告訴你說你要照願你師父三餐,然後給他吃就等於自己在吃。不是這樣子。或是說你天要去看他三次,頂禮三次,不是這樣子的。而是你去不加檢別知道自己當下的這一念念心,即十方諸佛本覺。 一此十方三世一念不離你當下一念念心,你此一念心的成就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你去憶念自己的如來清淨覺性, 酒店打工叫你念的是你當下那個不離染,不離浮的當下一念覺性,本覺之心。 二、起最上恭敬,合掌以持花,散彼曼荼羅,頭面接足禮 (一)字意 指上師在講法的時候,你應該很恭敬的來頂禮上師,或者要頂禮上師時,要告知上師說:「上師我向你頂禮。」就是行弟子禮。你如此禮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也會同樣的禮你。 (二)意義 為什麼要頂禮上師呢?普賢行願品說到:「十方三世人師子,我今敬禮悉無餘。」主要是頂禮到諸善士或上師之身體來代表十方諸佛,代表你一念的念心當下也是十方諸佛。你如此禮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也會同樣的禮你。普賢行願有一條是「頂禮十方諸佛」。事實上是在幫助你行持普賢行願的「頂禮支」。 三、彼師或在家,及新受具戒,置經像於前,則息諸疑謗 (一)字意 自己壇城上面一定要有自己根本上師的法像,上師法相代表了十方諸佛的壇城俱足。這是依法規距中所規定的。若一般人看到你在頂禮上師,他覺得非常奇怪,你為了要息滅這疑謗,就可以只向佛像頂禮,只頂禮佛經。 (二)意義 在家中為什麼要頂禮上師法相?上師的相代表了十方諸佛的壇城俱足。因為以前的上師大部份都在家的比較多,如果說像有一些出家人,向自己上師頂禮時,在家人頂禮時,而有些人不能接受,所以就把經放在旁邊,當作頂禮上師。在古印度是這樣,不過現在這種情形已經很少了。所以出家人一樣可以頂禮在家上師。 四、若出家弟子,常淨心承事,已坐當起迎,唯除於敬禮 (一)意義 若出家弟子即是在家及出家弟子,要盡心盡意去承事自己的上師,當上師起座的時候應起身相迎,唯除是自己在頂禮的時候。 (二)字意 自己要去觀察如何盡心盡力的為上師及宗派去做事情,而且要常保持恭敬心,並且知道該如何盡自己的力量去為宗派及眾生去做服務,能夠自然圓滿度己及度眾。 五、彼師及弟子,當互審其器,若不先觀察,同得越法罪。 (一)字意 上師和弟子間必須要互相觀察其根基,還有上師會教你些什麼。如果說上師不加以撿擇弟子的根基,胡亂受法給弟子修學,那這情況下是把法託於非人,這是犯了越法罪。 (二)意義 有時你會希望上師教你些教法,很希望如此修學,可是這教法偏偏是你不能修學,或你現在所不能問的,或你先修學或先看書自己學,這也都犯越法罪。 六、若忿恚無慈,貪愛多散亂,傲易恃種族,以慧 個人信貸當揀擇。 (一)字意 自己不能夠常常生在忿怒當中,不可以沒有慈悲而貪愛世間,以散亂之心去修持佛法,並且以自為大,以自為尊,尊己為高貴,弟子必須將自己的心態調適。 (二)意義 一個弟子他跟本沒什麼慈悲心,心裡有很多散亂,貪、瞋、癡具足,又傲慢,不管對同修間、家人及動物都是非常兇悍的。如上師發現這類弟子,第一是要去規勸他不要這麼做,第二是要用智慧揀擇,弟子同樣是以這樣的條件來看上師。 七、具戒忍悲智,尊重無諂曲,了秘密儀範,博閑諸論議。 (一)字意 指一個上師他要通達空忍、空悲,了解一切智相,對教法不妄加分別,或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釋經義,了解這個秘密儀範,就可以完全通達所有經論上面所知道教義及儀範。 (二)意義 一個具德的上師,在戒律上,在無生忍上,於空悲無二的法門、一切智相及種智都已經有所了知這個「智」包含了: 「小乘行人」的所證的「無我智」。 「大乘行者」證的「法空智」。 「密乘行者」所證的「樂空智」。 所以說一個具備上師資格的,最少要在這三種智上了解怎麼去修持,不一定要證得,因為以後有弟子當上師時,叫他證得三種根本智是不可能證的。 而「博聞諸論義」,就是完全通達所有經論上面所知道的教義及儀範,就像是同時要通達備有唯識、中觀、般若及如來藏系,所以對於唯識學、中觀學、般若見,般若見上叫般若空義,般若次第上,再深見廣行二部的教法,最後就是通達如來藏系的佛法。因此這些都是不可以偏廢的。也就是說上師必須具備這一些,而弟子也要往這上面去走。 所以這論議要了解,是為了要建立義學的關係,建立自己的學問,當你學問能夠了知的時候,你這三界人天表不用上師教你,都能很清楚。所以說博聞諸論義是很重要的。 八、善達真言相,曼荼羅事業,契証十真如,諸根悉清淨。 (一)字意 一個修學佛法的弟子尤其是修學密法的弟子,必須要了解修學密咒乘,以及誦一切真言的意義,並要對諸尊菩薩、曼荼羅侍奉之道,以及息增懷誅正確的行持方式,生起菩提心,以十真如去學習佛法,要讓自己在所有的想法當中,也就是六根六塵五蘊身心,要常保清淨,以正確的菩提心度眾。 (二)意義 十真如為:(一)戒、(二)定、(三)慧、(四)德勝、(五)教富饒、(六)通達真實、(七)精進、(八)喜說法、(九)悲憫心、(十)無厭倦。而我們認為一般法師 租屋網具足戒、定、慧就可以了。可是密教上師要具足十真如。而戒分為別解脫戒、別別解脫戒、菩薩戒、出家菩薩戒、在家菩薩戒、密宗戒、三昧耶戒。上師一定要通達這些戒相。人戒守得好一定會獲得定,有定的修証才能真正達到慧,而慧的引發條件具備了三乘共道的意義存在。所以引發出「小乘」的無漏慧,了解「大乘」的法空慧,也是無漏智、法空智和俱生智,這三個智慧。其實它隱含了三乘的修法,來證實際的證相,方能叫做慧。 因此要俱足這十德相後,才能夠稱為善知識,要完全十種德相都俱足是不容易,但要俱足戒、定、慧,通達真實及大悲心,五個條件才能稱得上是善知識,也才能勉強做上師。 總之,這十真如要完整契入是沒那麼容易的,這是選擇上師最起碼的條件。 九、若彼求法者,於師生輕毀,則謗如來,常得諸苦惱 (一)字意 為什麼弟子會生苦惱呢?因為輕視詆毀自己的上師,因為輕視詆毀上師就如同毀謗十方三世如來。 (二)意義 這好像很不民主哦!罵上師就有這樣的果報。這是告訴你,要守住戒律,不搬弄是非。兩舌,惡口,綺語,妄語要守四個口業的戒律,即口的四種業。 如你看上師多笨,這件事我都知道,他都不知道。你犯惡口很苦惱,因為你會煩惱說你的師父現在的修練是不是超過你,所以你自己就煩惱,最主要是說你起這個想法就不清淨了。 十、由增上愚癡,而獲於現報,為惡曜執持,重病相纏縛 (一)字意 弟子因為愚笨,笨就是無明的關係,先天無明去詆毀上師或做破壞同門情誼的事情,會獲得一些果報。而這些果報受到一些凶星的沖犯,讓自己生病或處於身心疾病的狀態。 (二)意義 所以當弟子的,也不可因為無明,解不開無明痛苦,自己鑽牛角尖而煩惱。他想要跟上師講,而上師說我不想聽,很可能中間就產生一些問題,即情況不是那麼貼切的時你就會離開中圍,心就離開中圍,要知道密法的要求是要讓你住在不動中圍,可是你就是一直無明。 例如你看到一個師兄一個師兄不好,你怎麼知道那個師兄上輩子沒有欠他呢?你生氣,你跟上師說那位師兄王八蛋,很可能你為這句話就獲報了。因為你判別嘛!因為你看到的是世間現象,這些現象過一百年或過十天就沒有了,那何必對那一刻不超過三十秒的東西起煩惱呢!況且,因無明的關係,看到的不是真的實相,而是幻相。 所以這條戒律是告訴你說時時刻刻安住中圍,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九份民宿。應無所住,而 生其心,那就不愚痴了! 這是同時當中具備了兩種功夫的本領,一個是斷諍,佛法上斷掉言語上的爭論。一個是用遣用有無俱遣的方式。對一謝煩惱的事情把它遣除嘛。我們不要為那些莫名憂愁的煩惱的事情去煩惱它,更何況在金剛戒律中有「輕慢侮辱阿闍黎」,再來就犯第二條「離越如來之言教」,第三個是「金剛兄弟生恚恨」。為什麼會做這些事呢?因為愚癡啊!還有忿恨,及你的五毒生起,很可能喔!你真的不必護法來處罰你,氣都氣死。 十一、王法所逼切,及毒蛇傷螫,冤水火難,非人得其便 (一)字意 弟子如果修習佛法的心態不正確,很可能會深陷法律或一些世間的律法來制裁他,也會遭受到毒蛇,甚至於會螫人的蜜蜂來傷害。所謂的猛虎毒獸,以及會遭受到水難和火難,一些非人、鬼物也很容易親近你的身軀。 (二)意義 弟子必須常保清淨之心,以菩提心來圓修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出離一切惡,不可以以具目的的心去修學密法,這樣就會犯攀纏犯金剛墮戒。 十二、彼頻那夜迦,常作諸障礙,彼此而命終,即墮於惡趣 (一)字意 這頻那夜迦指的?象頭天等大力鬼神,若違事師三昧耶則會受到一些懲罰,若越、破、毀全犯則命中死亡的時候墮入金剛地獄,輕者落入三惡道。 〈二〉意義 毘那夜迦指的是具有一些大力的鬼神,在生活上面障礙你。女孩子就香消玉殞,男孩子就英雄氣短,就會墮入到惡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自己的心性上,不住在無漏,不往道命上去走,老是看小的事情,鑽牛角尖嘛!而一個正確的行者他根本就不會犯到「王法逼切」、「頻那耶迦」這些問題。不可能的,他一直住不動中圍,怎麼可能犯這些事呢?所以佛法它真的很民主,如你犯這些問題,是不是就一定會有問題呢?這地方沒教到你,你告訴上師說:「我真的犯那麼嚴重,怎麼辦?」就跟你講一講,你去懺悔及懺業,不就好了嗎?可是通常犯這些問題的人常不會懺業,所以就很容易墮入到六道輪迴,或是受到一些非人得其便的事情。那你問這時候有「頻奈夜迦」,那我修度母第幾尊會有用嗎?沒有用的。因為這時候,你已經犯了很嚴重的問題,修哪一尊都沒有用,因為這些教法從上師這邊獲得,以此傾倒之心來修這些法是沒有用的。 不往道命上去走,而老是看那些小的事情,那個人怎麼樣,那個人怎樣,鑽牛角尖嘛!而一個正確的行者他根本就不會犯到”王法逼切“,”頻那夜迦“這些問題,不可 酒店工作能的,他都一直住不動中圍,怎麼可能犯這些事呢?所以佛法它真的很民主。如你犯這些問題呢?這地沒教到你,你告訴上師說:我真的犯那麼嚴重,怎麼辦?就跟你講一講,你去懺悔及懺業,不就好了嗎?可是通常犯這些問題的人常不會懺業。所以就很容易墮入到六道輪迴,或是遭受到一些非人得其便的事情。那你問這時候有頻那夜迦,我修度母第尊會有用嗎?沒有用的,因為這時候你已經犯了很嚴重的問題,修那一都沒有用,因為這些教法上師這邊獲得,以傾倒之心來修這些法是沒有用的。 十三、勿令阿闌黎,少分生煩惱,無智相違背,定入阿鼻獄。 (一)字意 所謂真的煩惱的事情,應該是讓上師沒有講得很清楚,所謂真的煩惱的事情,應該是讓上師沒有辦法傳法下去,不能傳法了,斷了上師的法身慧命。所以煩惱是指斷掉了法身慧命及金剛兄弟修行的慧命。這樣的人。他沒有智慧,他連無漏智都沒有。 (二)意義 做為一個密咒乘的弟子,要知道及遵守事師的一切軌範,不可以去做與佛法相違之事,要以正信心來思惟佛法,思惟佛智,思惟上師的一切,不可以於片刻中以自身的煩惱及五蘊身心的痛苦去逼破及逼惱上師,由此與智是相違背的。如果心不解脫,則自己定會趣入於地獄之中,因為與苦無出期的緣故。所以叫無智相違背。一切智相出現了,此即為他離開大乘了,連大乘的佛弟子都不是了,他連阿羅漢的所謂斷我欲的色、受、想、行、識的功夫也沒有。所以這條是這樣的,即不可以使上師及師兄弟子斷法身慧命,而不能修行,那當然你也可以讓上師高興啊!你看到一個弟子退道了,你千說萬說拜託下跪把他求回來了,之後又把他感化了,這是件很高興的事,不但不必下阿鼻地獄,而且座位上馬上生起了一朵蓮花,免死金牌。 十四、受種種極苦,說之深可怖,由謗阿闍黎,於中常止住 (一)字意 弟子必須以清淨之心觀看上師,縱使上師有雜染垢穢,不可於其他弟子面前毀謗自己的金剛阿闍黎,否則,無間地獄、金剛地獄的恐怖果報將會在現世中浮現。因此,犯了謗師之最,而沒有悔改及悔悟之心,不以清淨菩提心尋求上師根本加持原諒,此法子將為地獄之子,修習金剛教法之弟子應當知道。 (二)意義 一個學習金剛教法的弟子必須要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教法,並且要有聽聞顯教道理,了解般若法子無生的根本信心,依止信心來修學正教法。如果因為世俗上的一切不圓滿,或世俗上的一切煩惱及雜染垢穢,五蘊身心所 網路行銷生出的一切痛苦,而懷疑自己的上師不去將自己的痛苦消除,或者上師不幫你修法去消除這些痛苦,而開始去毀謗上師沒有幫忙你。弟子必須知道世俗現象皆是苦的,絕非清淨的。所謂:「未開悟則是非生猶死。」你將以迷惑之心去求世間的安樂。若有這樣的想法,則不必毀謗金剛上師,你就等同住在無間地獄。學習正法的弟子應當要了知此點。護住自己的三昧耶,守住自己的根本善心,以清淨之心圓修菩提,方為真道啊! 十五、彼阿闍黎者,弘持正法藏,是故當一心,輒莫生輕毀 (一)字意 阿闍黎為弘揚正法教者,但因法緣根基可能讓你聽不懂教法,弟子應努力諦聽,不可以去想上師為何如此說法,應該不是這樣的。 (二)意義 真正的阿闍黎是真正的在開示法教,弘持釋迦牟尼佛的正法的。所以做弟子要一心追隨修行,善護己念,將上師所授教法認真的修行,不要動不動就輕視詆毀。所謂詆毀不是詆毀上師,而是詆毀你自己的佛性。因為你原本就已經增上愚癡了,才會做人。因輕生詆毀,福報又被自己忿怒給佔住了。 十六、常於阿闍黎,承事而承養,發生尊重心,則蠲除障惱 (一)字意 去承事上師或供養自己的上師時,不是說把金銀財寶都拿來,而是上師耳提面命之事,或還沒交待的想法和事情,你都己經做好了。弟子要細心的觀察,上師為何煩惱,而減少上師的煩惱。這個是真正的供養。同樣的你幫上師煩惱解除,你會很有福報,後來自己的煩惱也意外的解決了。 (二)意義 所以說你常幫上師做一些事情,確實是有福報的。這個供養,指的就是一種意樂之心。意樂於佛法,願為眾生效犬馬之勞的心,不是奴隸為上師使用,對佛法殷切的心能了解,則根本煩惱障就會斷除,在人空上斷除,在法空想就有機會接觸了。所以承事阿闍黎是不簡單的事業,甚至很累很困難的。 例如,在佛的時代有兩個人承事佛,可是結果卻不同。一個是法星比丘,一個是阿難尊者。阿難後來也成為一代祖師,繼迦葉之後成為禪宗二祖。而法星反而是嫌東嫌西,最後墮入阿鼻地獄,同樣兩個弟子,一墮地獄,一個祖師位。把佛的教法牢記在心一輩子沒讓佛煩惱的事,因而入大乘先位,因為阿難常常發現使佛能歡喜的方式。 十七、又復於師所,樂行於喜捨,不吝於己身,何況於則物 (一)字意 真正了解到一個弟子在承事上師時,他要樂行慈悲喜捨四種事業,而做慈悲喜捨四種事業時是不考慮己身福德的,更何況是財物呢﹖ (二)意義 這點是在承事上的一 小型辦公室種勇猛,如大勢至,金剛手的勇猛心去做。這條它是告訴你說要了解慈悲喜捨的要義,以及行持時意樂心應放於何處,意樂心就是所謂的行菩提心和願菩提心。 因為你用行菩提心和願菩提心,而導致你進入三摩地菩提心,進而能通達到勝義菩提心。 十八、於無量億劫,勇猛勤修智,今始証菩提,斯極為希有 (一)字意 今天可以跟上師,法教結緣,是因為在無量億劫前,自己都非常勇猛精進在諸佛跟前,就開始修持了,也都非常勇猛精進,才能在上師面前學法,並透過修學資糧,於加行道上獲得見性位,都是因為過去世累積善根勇猛精勤修學的結果。 (二)意義 現在規定大家來唸『密嚴經』,原因是無量億劫前大家都修學過這樣的法教,這樣的知見,能夠了解到它,能夠明心,亦能夠見性。所以唸誦『密嚴淨土經』的時候,你可以見到一個法教的聖功德。 所以我們都給他最上等的法這邊,授予未入門弟子,即結緣弟子,即結緣弟子我們都給他最上等的法,都把他當作可以入見道位的弟子在度,有的宗派是將它視為”關門秘密“,而我們把關門秘密給予結緣修行的弟子,為什麼﹖因為這是密嚴宗的殊勝地方,這也是十方世諸佛最不願傳的,為什麼﹖因為你修了之後可能沒有感覺,因為偉大的法在你資糧加行不是俱足的時候,你不會明白的。那所以怎麼辦呢﹖必須勇猛唸『密嚴經』。 十九、善護其深誓,供養諸如來,恭敬阿闍黎,等同一切佛 (一)字意 要善於去守護自己的金剛密戒,也就是供養上師、佛、法、僧的三昧耶戒,用這樣子的心去供養十方如來及恭敬自己的上師,將等同供養一切佛。 (二)意義 要了解上師所傳的教法最深的一個意義,並且希望怎麼樣去幫助眾生及行救度事業呢。就像你供養佛陀一樣,你應該自己去想。而佛是要照顧到十方一切法界;一切有緣其無緣的眾生,也就是要了解到上師的三昧耶,他的一個意願及志趣,及他對事物宏觀的一個看法。這是弟子要知道的。 二十、若於己所有,最上諸珍玩,永無盡菩提,誠心而奉獻 (一)字意 這就是在上師的跟前,你能將自己的所有貢獻,及供養一些超世間的東西,而你一直保持這樣的心量持續下去,誠心而奉獻。 (二)意義 這「所有」的是什麼呢?就像我們在獻曼達的時候說的:「我之貧瞋癡三所生境,親怨中庸生財諸資具,無吝供養垂賜受已。」指的是去了三毒,過染、過患、增益執之後的那個心,勝過的供養,供養指的是你弘法的心,或者是一個實質的物體,供養金錢、 代償事物,乃至凡間的一切都比不上去除貪瞋癡後,你以最上乘的修法,現證菩提的心來作供養。 當然你不要求供養之後有什麼回報。因為現在供養,可能這輩子得不到而下輩子得到,或是你現在都得不到會在不一定的時候得到。但是依你學習密法,再由資糧道加行道來去轉修的時候,你很快可以獲得你所供養出去的這個同倍的東西,所以佛法供養兩個字是是很深的意義,代表是說上供,下施的意思,供一切佛,供一切有情,所以供養的意思是指供養佛界及情器世間,就是上供十方諸佛,下濟六道有情。永無盡菩提,就是你一直保持至這樣的心量持續下去,誠心而奉獻。 二十一、施佛阿闍黎,念念常增長,是最勝福田,速得菩提果 (一)字意 你與上師相處時,常常生起這個恭敬及恭養的心,如同對待十方諸佛及六道有情,你生起這樣的想法是最勝的福田,並可以很快得成正果。 (二)意義 達摩當初來到中國時,梁武帝問說:「我恭養了這麼多的房舍,田宅,和尚及衣服臥具,我有沒有功德啊!」達摩說:「你都沒有功德。」為什麼呢﹖因為他很執著他所供養出去的東西,他較計籌量這是不是件有功德的事情。所以如果我說這件事沒有功德,那一定沒有人會去做,因此大家要慢慢轉念成沒有功德的事我來做,有功德的事給別人去做。 這樣念頭會把自己的慳,貧、愛染、過患全部表現出來,這都是一些世界上的想法,一些雜染垢穢的想法,它不是確實的,是由於念頭中不能夠清淨而影響現在的心情。會有一種供養出去要急於拿回的感覺。這樣會使你自己的心境沒有辦法於本覺中的念念增上。 二十二、如是求法者,具戒忍功德,不虛誑於師,當獲金剛智 (一)字意 在金剛上師的跟前,你要老老實實的來求法,具備持戒忍辱的功德。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的,不要騙上師,把它講出來。 (二)意義 這裏為什麼要講戒忍呢?因弟子常常不能忍耐,不能夠忍耐上師不跟他多說一句話,或者是不跟他開示,或不對他特別照顧。那就會常常生起這樣的想法,對於這點上必須要有一無限的忍耐功力,忍辱的功力,而且要耐自己的想法,意願,及自己的世俗上或修行上所遇到的所有的問題,如你不能解決的,你不要騙上師,你要把它講出來,然後把自心掏空,然後去從真正的根本上去與本覺相應,如你真的這樣做的時候,你一定會獲得金剛智,就是最圓滿的智慧,也就是樂空智,真正得到樂空智,因為你基本上已經轉掉無漏了嘛!所謂無漏是什麼呢﹖就是轉我執了嘛!轉掉了色覺即視覺,聽覺味覺?裝潢A嗅覺上面感官可以帶給你的一切條件,你都給它轉掉了,而轉掉之你自然就獲無漏智,接著證人法二空,而獲法空智。 二十三、若足踏師影,獲罪如破塔,於坐床資具,騎驀罪過足 (一)字意 弟子在行徑,尤其與上師同行時,不可以足踏師影,如果腳去踏到上師的影子,就如同破壞佛塔一樣的罪過,於上師的臥床以及法座不可以攀爬,如此是犯了跨足之罪,弟子應發殷重心,護師隨行。 (二)意義 上師在走路時,弟子應該走在前面,不要踏到上師的影子,引領著上師往前走,不要走在上師的後面,如果說你踏到上師的影子,罪就如破塔一樣。上師的座具,床坐不能亂跨,很危險的。或是你坐的時候腳伸出來上師走過去,勾到剛好跌倒則罪很大,這是上面這樣寫的,該沒人會這樣做。這是一條尊重的戒律,對於不踏師影,也不能踏師兄的影子,也不能把腳伸出來使金剛師兄跌倒,這是共戒。對人性的一種尊重,一種謙卑的尊重這樣子。 二十四、若師所教誨,歡喜當聽受,自己或不能,則善言啟白 (一)字意 弟子在承事上師時,上師所說的應該好好的去聽,他你真不想聽,或你聽了之後,你發現你不能做,你要跟上師明白溝通。 (二)意義 所以這點也一種溝通戒,即上師和弟子必須好好溝通。不能夠將自己聽了後不表示想法而又沒有去做,最後上師等了半天,望穿渭水不見人。不要讓上師等了左三年,右三,再等三年,共九年你還沒做好,你也沒和上師說你做不到,所以這是很重要的,這同於前面所說的欺誑一樣,如你做不到你就不能講說你做得到。 二十五、由依止師故,所作皆成就,現樂及生天,何敢違其命 (一)字意 因為尊重教法,敬師、重法、實修,以出離心、菩提心修學教法的人都可以得到成就,在現世當中會獲得快樂,就如同活在天堂一樣。如果違背了敬師、重法、實修的根本原因,就如同自己傷害自己生命一樣,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啊! (二)意義 依上師所教的教法,你現在來去修持或者說是好好去做的時候,你在世俗或勝義上面你都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就,也可以在現世中獲得現世的福報,或者獲現世的一切衣服,臥具,資財及一切的圓滿,以及一切的能往生淨土或者是現世修成就的功德。如果你好好依上師所教的教法,你一定可以好獲得這樣的果。而如你不願意去做,也不願意這樣去行,那不能獲益與獲利的是你自己。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買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m64rmmy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